从一开始,编剧就没有解答一个问题:为什么男主要这么执着于去寻找杀妻凶手。这不是说,你够不够爱的问题。而在于你如何将广泛之怒转换为个人之怒。不要小看这一点,这是观众同主角共情的最重要路径。比如,《飓风营救》,世界上贩卖人口的人很多,观众知道这一点,但如何让观众共情于编剧指向的这一群特有的人呢?就要建立一整套的叙事——主角因为工作和妻子分开,唯一挂念的是女儿,主角在女儿小的时候缺乏陪伴,所以期望弥补这一点,也因此他选择忽略自己的内心警告,同意妻子让女儿独自去巴黎旅行。观众理解主角将对女儿的愧疚同造成女儿被绑架的决定联系起来,所以观众在情感上支持主角去做所有后面的行动。
但看到本片,编剧讲了什么?主角很爱老婆……老婆送他飞机……没了。观众会十分费解,我理解你爱你老婆,但你能爱到为了她杀人吗?比如一个酒醉司机撞死了你的爱人,你就杀光劝他喝酒的朋友?坚持让他开车的女友?这不是不行,而是你要给观众共情的条件。
然后就是导演。这个导演最大问题就是疏离感。不是说他要营造疏离感的氛围,而是他对这个故事有疏离感。相对于人物他更喜欢这个意头。就是我有一个创意,“一个无所不能的it男”。我们来用这个点子玩出点花样。至于为什么,怎么,谁,结果……这些都不重要。一个宅男靠几下训练就能轻松应对现实问题,却又没有交代,他如何应对。举个开锁的例子,他可以选择从特殊渠道购买一个自动开锁器,可以去网上雇个人帮他开锁,也可以买个激光仪直接造影钥匙孔,3d打印一把钥匙,这都是符合他人设的招数,但是他选择在现场看youtube教学。这就很能说明白问题:导演不在乎。他甚至让主角可以实时更换摄像头的脸部特征以骗过CIA部署全球网络的人脸识别系统。如果他可以实现这个功能,他就可以瘫痪CIA安全网络,进而可以摧毁任何五眼联盟的情报共享网络,他可以随时调配任何特种部队和无人机及卫星去攻击任何他想攻击的目标。他根本不需要自己亲自出马。导演更乐意展示这些技术能做到什么程度,而不在乎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甚至让乔博恩瑟客串一个毫无故事线的角色,完全没有任何作用,纯客串。
后来我知道这个导演是黑镜导演以后,这些问题就都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