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does not grow old at the table.】 上个月在冲绳和母亲吃了一家老式家庭料理店,叫“花笠食堂”。

店铺坐落在国际通一个市场的巷子里,店里很老了,装潢并不精致,但是很清爽,很干净。和店面一样上了年纪的,是一群老奶奶店员。传统老店经营了半个世纪,味道很家庭,一个套餐25-70人民币左右的售价,也很亲民。





我很喜欢这种性价比极高的B级料理,吃得很开心。那些老奶奶话不多,有着日本人那种很常见的距离和分寸,知道我希望手机支付时,会弯腰问:“只能付现金。可以吗?没问题吗?妳的钱还够不够?”我喜欢这种稍作交流的活人感,喜欢烟火气。那天吃饭的时候,更爱上了70代、80代老奶奶依然精神的模样。 然后这周看了《母爱食堂》,上个月在冲绳的这段记忆被不断地点醒。 中年丧母后,乔伊一蹶不振。大抵是意大利人恋家的基因在作祟,他变得很丧很丧。朋友建议他用母亲的保险金做点什么,比如还债。但是他显然是发现了一个更棒的主意——开一家满是情怀的意大利家庭餐厅。 他很喜欢母亲与祖母是烹饪的传统意大利料理,站在厨房门口看她们做饭时,会觉得像魔法一样。那些食材在锅中舞动,端到饭桌上之后,迎来的,是“好吃!”“好吃!”“谁把整块的意大利面拿走了!”因为这份记忆中的美好味道,他没有找专业的厨师,而是聘请了四位意大利裔的老奶奶。奶奶们来自意大利的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的擅长,也因此有着对故乡美食的执念。比如说羊头怎么了?洋葱碎和面包屑塞进羊头烤一下,就是绝赞美味。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并没有把重点放在食物多么美味,餐厅经营多么成功上,而是聚焦了这家玛丽亚餐厅的开业道路。这条路并不顺遂,奶奶们的性格也不一样,一开始她们经常斗嘴,上头了就在厨房互扔食材打架。但是很蓬勃的生命力,比起旺盛很多。



大概也是因为这样,所以乔伊主动出击美食编辑的时候才说他希望的就是这样的活力。奶奶的美食也许不比曼哈顿的米其林,但确实一个家的温度的代表。在玛利亚餐厅吃饭,不仅仅是这些食物很美味,更棒的,是能体会到家的味道。 我突然想起《主厨的餐桌:面条》那一季,功成名就的意大利名厨同时拥有几家名店,但是他最在意的,还是那家经营家庭料理的店铺,因为家的味道,很重要,填饱了肚子,温暖了胃。 To our NONNAS! PS:个人觉得这个故事其实更适合改编成电视剧。因为四位不想再成为老古董的奶奶们身上的故事,很值得发展。比如修女奶奶爱过人,只是因为那个人是“她”,她觉得自己充满了罪恶,便离开了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