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年前,内地曝出一个惊天( tiān)丑闻。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 xìn),被指与多名女性有染。
已( yǐ)育有子女,还涉嫌挪用巨( jù)额寺院资金。
只是后来很( hěn)快被否认、辟谣,事件就此( cǐ)沉寂。

没想到,时隔十年,这( zhè)件事又反转了。
2025 年 7 月 27 日晚( wǎn),少林寺管理处发布通报( bào),证实住持释永信涉嫌刑( xíng)事犯罪。
挪用寺庙资金、长( zhǎng)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 zhèng)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等( děng)传闻,重新被坐实。
目前,释( shì)永信正在接受多部门联( lián)合调查。
这次,估计是洗不( bù)白了。

消息冲上热搜后,很( hěn)快引发全网哗然。
很多人( rén)都回想起《少林足球》这部( bù)电影。
当年内地被禁止公( gōng)映,据传就是他从中作梗( gěng)。

到底是怎么回事?背后还( hái)有多少没有见光的内幕( mù)?
今天鱼叔就来扒一扒——

《少( shǎo)林足球》为何内地禁映?
说( shuō)起《少林足球》,即使 20 多年过( guò)去,它仍是很多人心中的( de)华语神作。
这部由周星驰( chí)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讲( jiǎng)一群落魄求生的昔日少( shǎo)林弟子,选择踢足球逆袭( xí)的故事。
片中将少林功夫( fū)与现代足球嫁接,「如来神( shén)掌」「铁头功」「旋风扫堂腿」……
那( nà)些如今看起来极具年代( dài)感的招式特效,曾让整整( zhěng)一代人拍手叫绝。
至今仍( réng)是表情包素材。

台词「做人( rén)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 yǒu)什么区别」也是「经典咏流( liú)传
」
。

影片首映于香港。
随即( jí)大爆,成为当年华语影坛( tán)票房冠军。
后来又在日韩( hán)东南亚大范围流行。
全球( qiú)票房高达 4277.6 万美元。
只可惜( xī),该片未在中国内地公映( yìng)。
内地观众大都是通过录( lù)像带、盗版光碟或后来的( de)网络渠道观看的。

以内地( dì)传统文化元素和特定景( jǐng)点为创作基础,却未能在( zài)内地上映。
为什么?
一直以( yǐ)来,坊间流传着三种说法( fǎ)。
第一种是,版权纠纷说。
「少( shǎo)林」是嵩山少林寺的注册( cè)商标,周星驰拍摄前未与( yǔ)寺方达成合作。
拍摄后拒( jù)绝更名,也未付授权费。
最( zuì)终无法通过内地审查。
这( zhè)一点在王晶的采访中被( bèi)多次提及,他暗指主要是( shì)周星驰的固执和吝啬,让( ràng)电影无缘内地。

不过,鱼叔( shū)觉得这一点存疑。
周星驰( chí)当年拍《功夫》时,仅仅在台( tái)词里提了一句杨过和小( xiǎo)龙女,还专门付了一笔版( bǎn)权费给金庸。

金庸为此还( hái)感到意外,赞他尊重版权( quán)。
尽管不少传言中的周星( xīng)驰并不大方,但对拍电影( yǐng)来说,他似乎从不吝啬。
而( ér)且,跟「少林」两个字的版权( quán)费相比,损失的内地票房( fáng)收入将更大。
这笔账,还是( shì)很好算的。
第二种是,内容( róng)争议说。
据称,电影中搞笑( xiào)、夸张的表达方式,被认为( wèi)有损少林寺的宗教形象( xiàng)。
尤其当时正值释永信大( dà)力打造「文化少林」「世界少( shǎo)林」的时期,这与其精心打( dǎ)造的少林寺的正面宣传( chuán)形象严重不符。
而且电影( yǐng)还影射假球、黑哨等问题( tí),当年也恰逢中国足球形( xíng)象低谷,相关主管部门对( duì)这类题材也极为谨慎。

第( dì)三种是,审查流程问题。
有( yǒu)业内人士透露,《少林足球( qiú)》先在香港上映,后申请内( nèi)地放映资格。
违反了当时( shí)「先审后播」的流程规定,才( cái)被卡死在制度门槛上。

这( zhè)一点,鱼叔也表示存疑。
因( yīn)为 2002 年的《无间道》,也是率先( xiān)在香港上映。
时隔一年之( zhī)后,才在内地上映。
《无间道( dào)》作为警匪片,受到的审查( chá)流程,肯定要比作为喜剧( jù)片的《少林足球》更为严格( gé)。
综上来看,鱼叔更倾向于( yú)第二种说法。
将少林寺娱( yú)乐化,才是导致《少林足球( qiú)》无缘内地的主要原因。
而( ér)释永信个人是否真的「出( chū)手封杀」,没有明面证据。
但( dàn)不可否认的是,释永信本( běn)人在这件事中的立场非( fēi)常明确。
他后来授权拍摄( shè)了多部以少林寺为主题( tí)的影视作品,无一例外都( dōu)是方授权、庄重肃穆,拒绝( jué)任何娱乐化。
少林寺形象( xiàng)如何在影视中「封神」?
虽然( rán)释永信一直反对将少林( lín)寺「娱乐化」,但一个无法忽( hū)视的现实是:
真正让「少林( lín)」大范围出圈的,恰恰就是( shì)各种风格不一的电影。
像( xiàng)王宝强当年就是因为看( kàn)完《少林寺》后,不顾父母阻( zǔ)拦,去少林寺习武。
而释永( yǒng)信本人也是借着电影带( dài)来的关注度,才一步步走( zǒu)入更高舞台的。
少林寺在( zài)银幕上的形象,可以说经( jīng)历了三次关键转变:
早期( qī)电影中,少林寺常常被塑( sù)造为正义与武力的象征( zhēng),传统武侠世界中的圣地( dì)。
1978 年刘家良执导的《少林三( sān)十六房》,展现武学修行与( yǔ)佛门智慧的结合,奠定「少( shǎo)林精神」;

1982 年,李连杰主演的( de),更广为人知的《少林寺》。
主( zhǔ)打「以武弘法」,一身功夫斩( zhǎn)奸除恶,堪称改革开放后( hòu)第一部全民爆款。
也将当( dāng)时还荒凉破败、无人问津( jīn)的古寺,真正推入了公众( zhòng)视野。

之后,随着 90 年代后期( qī)香港电影风格的转变,少( shǎo)林寺的形象又开始被喜( xǐ)剧电影以戏谑和解构的( de)方式呈现。
这一时期的代( dài)表作就是周星驰的《少林( lín)足球》。
极夸张幽默的手法( fǎ),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少林( lín)的刻板印象。
少林弟子不( bù)再神圣不可侵犯,功夫不( bù)再正经威严。

还有《少林小( xiǎo)子》《乌龙院》系列。
都是加入( rù)喜剧元素,展现少林弟子( zi)们极生活化、日常化的一( yī)面。

但再后来,少林寺又摇( yáo)身一变,成为更具现代感( gǎn)和国际化的文化符号。
2011 年( nián)刘德华、谢霆锋、成龙主演( yǎn)的《新少林寺》中,少林被塑( sù)造成武德、慈悲、国家精神( shén)的代言。

相呼应的是现实( shí)中,释永信频频与好莱坞( wù)演员、各国政商要员开展( zhǎn)交流活动。
少林寺变成外( wài)交文化资源,甚至计划在( zài)澳大利亚建寺搞文旅地( dì)产。

直到今天,这种 IP 形象也( yě)没有改变,少林寺的故事( shì)不再有新的影视代表作( zuò)。
像不久前,网红「甲亢哥」到( dào)少林拜师,也是延续着这( zhè)种文化想象。

所以时隔多( duō)年,周星驰新作《少林女足( zú)》又遇到了一样的困境。
前( qián)期一直是用「少林女足」在( zài)做宣传,但如今知影苑页面( miàn)已经删掉了「少林」。

可以说( shuō),影视作品里的「少林」越来( lái)越趋近某种「标准答案」。
而( ér)现实里的少林寺形象,却( què)完全走向了另一套剧本( běn)……

现实中不为人知的「少林( lín)寺」
《少林足球》被说是「玷污( wū)少林」的电影。
但如今来看( kàn),真正让「少林」名誉扫地的( de),不是影视,而是不堪入目( mù)的现实。
实际上,释永信这( zhè)次出事,很多人并不惊讶( yà)。
惊讶的是,居然等了这么( me)久,才被实锤。
毕竟,十多年( nián)来,他身上的争议早已积( jī)攒成山:
从早年被逐出师( shī)门。
据称 1987 年、1988 年,少林寺两任( rèn)方丈曾联名开除释永信( xìn),称其「盗窃钱财、拉帮结派( pài)」,可是最终释永信仍是继( jì)任成功。

到后来陷入「百万( wàn)豪车门」。
2006 年,登封市奖励释( shì)永信一辆价值百万元的( de)大众越野车,被讽「政治和( hé)尚」「经济和尚」。

又有黑客的( de)「悔过书」事件。
2009 年,有人入侵( qīn)少林官网,发布假「忏悔文( wén)」。
详细描述他享乐、敛财的( de)种种,引发舆论海啸。

以及( jí)多次被举报的私生子丑( chǒu)闻。
2011 年、2015 年,分别有人实名举( jǔ)报释永信在京有情人,在( zài)德有私生子。
只是一直没( méi)有彻底证实。

而这次通报( bào),算是终于揭开了高僧人( rén)设的底牌。
更重要的是,它( tā)把整个少林寺及宗教界( jiè)推到了聚光灯下。
何止一( yī)个释永信,问题蔓延整个( gè)体系。
围绕高僧、寺庙,多年( nián)一直不乏大量负面新闻( wén)。
比如 2018 年的学诚事件。
中国( guó)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 shī)被曝性侵数名女弟子,后( hòu)被撤职。

「高价香」引发的商( shāng)业化争议。
寺中标价十万( wàn)元的香火、数亿资金拿地( dì)搞地产,被外界质疑「佛门( mén)变金矿」。
还有海外建寺项( xiàng)目,澳洲计划建寺庙、高尔( ěr)夫球场,投资近 3 亿澳元,被( bèi)质疑到底是「文化输出还( hái)是资本游戏」……
由此回看《少( shǎo)林足球》,会发现它其实是( shì)一部非常早就开始「祛魅( mèi)」的电影:
把少林拉回千疮( chuāng)百孔的世俗社会,以浮夸( kuā)、搞笑的方式,戳破了某些( xiē)被神化过头的符号。
道清( qīng)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 xià)攘攘皆为利往的事实——
所( suǒ)谓功夫高超的少林弟子( zi),也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 chī)的俗人而已。
而反过来,也( yě)恰恰是因为现实中的少( shǎo)林高僧拒绝这种祛魅,太( tài)想维持神坛上不容置疑( yí)的形象,才渐渐使其沦为( wèi)权力与金钱的温床。

这也( yě)不是个例,全球范围内都( dōu)不缺这样的丑闻。
宗教信( xìn)仰被过度包装为文化名( míng)片和精神图腾后,一旦形( xíng)象出现裂痕,就极易塌房( fáng)。
比如,美国天主教会爆发( fā)的「神父性侵丑闻」被拍成( chéng)了电影《聚焦》;

日剧《地面师( shī)》中,也揭露了日本佛教界( jiè)的虚伪与金权交易;

韩国( guó)也曾拍摄过纪录片揭露( lù)新兴教会的性侵丑闻。

这( zhè)次释永信的坍塌,也不过( guò)是再次证实了,「毁形象」的( de)从来不是电影,而是现实( shí)。
真正的信仰从来不怕被( bèi)拍成电影,被调侃和解构( gòu)。
怕的恐怕是,拍得太接近( jìn)现实。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 bù)错,就随后点个「赞」和「推荐( jiàn)」吧。